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6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恒生銀行達成全新合作協議加速香港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6月22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與恒生銀行(恒生)宣布延續及提升雙方合作,在未來三年攜手推動香港的商業創新和數碼發展,推出一系列全新合作項目包括建立全港首個「未來分行體驗館」、支援創新企業進軍大灣區的計劃,以及其他培育和投資活動 過去三年,恒生與科技園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系列創新的數碼銀行方案,為客戶帶來更優質的服務體驗。雙方建基於已有的成功基礎,繼續發揮「以客為本」的精神,進一步精簡銀行流程,並加強對創新企業的培育。 雙方迄今其中一個標誌性項目是於2020年投入服務、位於馬鞍山的恒生新港城中心分行內的大型數碼互動幕牆。該幕牆由恒生與科技園園區公司 IOIO Creative 合作開發,提供多元化的即時市場和金融資訊。客戶只需掃瞄幕牆上的二維碼,相關資訊便能即時顯示於手提電話上。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我們與恒生銀行歷時三年的策略合作即將踏入全新階段,以達致更多創新成果,並為客戶、企業以至整個銀行業帶來更積極的影響。雙方推出的一系列創新項目將重新定義香港及大灣區銀行服務的未來,並帶動初創及銀行業共同開啟金融服務的新時代。」 恒生銀行策略及企業發展總監兼行政總裁辦公室主任李文龍表示:「恒生在過去三年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的策略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我們期待推廣雙方的合作至大灣區,並在具潛力的領域加深彼此合作。我們的策略合作結合了各自優勢,不僅有助恒生推動創新策略,亦能惠及香港和內地的所有持份者,從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樞紐的領導地位。」 恒生銀行分行網絡業務主管袁妙齡表示:「恒生致力推動和應用創新的方案,為客戶提供更無縫的銀行服務,而恒生新港城中心分行所設的大型數碼互動幕牆,便展現了我們與香港科技園公司一起朝此目標邁步的成果。我們期待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加強合作,以開拓和推出更多創新智能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線上線下銀行服務及分行效率,為客戶提供卓越的服務體驗。」 作為全新合作項目之一的「未來分行體驗館」將為技術測試及分行服務提供真實的商業試驗場景,以促進開發以客為本的數碼創新方案。該體驗館將匯聚技術和行業合作夥伴,共同創建更多銀行服務方案,為客戶提供無縫的線上線下服務體驗。其他合作項目包括恒生為有意進軍大灣區的科學園園區公司提供一系列針對性的銀行及金融支援服務。 另外,在多間頂尖企業及初創當中,恒生是科技園公司旗下九龍塘創新中心內Fin

抓緊機遇 同為香港開新篇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撰文表示,當今世界大變,在中央的關懷和愛護下,只要團結一心,利用好「一國兩制」獨特優勢,抓緊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定能順應由治及興歷史大勢,同為香港開新篇。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6月2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大日子即將來臨,我懷着愉悅的心情期待與市民大眾共慶回歸。回想兩年多前我初到政府總部上班時的社會環境,至今剛好約800天。當時香港正受着第二波2019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絕大部分市民都努力配合例如關閉表列處所及限聚令等抗疫措施。當全球均受到自然界病毒威脅的時候,香港持續遭受人為的黑暴蹂躪,暴徒堵路、縱火、襲擊警員、破壞公共設施、滋擾奉公守法的市民;警務人員更發現爆炸裝置,顯現出恐怖主義的苗頭。暴疫夾擊,令人想起時猶有餘悸。   黑暗盡頭現曙光   隨着《香港國安法》在2020年年中頒布實施,本港終於從整整一年多的政治爭拗和對抗中恢復安穩,掀開由亂轉治的新篇章。曾經有輿論抺黑《香港國安法》會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甚至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一直戳力向業界解說《香港國安法》的範疇和實際執行情況,讓他們了解只要有「安」和「穩」才有利於經濟活動。我也透過外國傳媒指出,實施《香港國安法》只會令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重回正軌,展現更強韌性。   上月底,我在律政司以興邦定國為主題的法律論壇,分享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策略,例如修訂適用於慈善機構的稅務指南,以防範任何團體從事不利於國家安全的活動,亦會在今年諮詢公眾,考慮專門制定適用法例規管眾籌,重點防範及打擊以眾籌方式募集資金,策劃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務求促進資本「活水」流入我們的經濟體之餘,不會削弱保衞金融安全的防洪牆。   此外,我見證了香港透過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去年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後,我為金融服務業界及保險界代表舉行多場解說會,介紹完善的選舉制度如何保障社會整體利益,提高特區的治理效能。其後一眾業界亦樂見香港能在實施《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後,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機遇處處盡把握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的功能和定位,當中不少內容是關於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各相關範疇在這兩年多來也有顯著進展,包括:   國際資產管理及風險管理中心:  

習近平出席慶回歸活動令人鼓舞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這再次體現習近平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也反映中央對「一國兩制」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對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全力支持,有利於增強信心,凝聚求穩定、謀發展的共識。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2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這是讓人感動的日子,也讓我們對未來更充滿期盼。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這再次體現主席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也反映了中央對「一國兩制」成就的高度肯定,以及對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全力支持,有利於增強信心,凝聚求穩定、謀發展的共識。習主席的出席,讓今年的慶祝活動更添深厚的意義,令人鼓舞、令人振奮! http://dlvr.it/SSsCpP

5月通脹1.2%

政府統計處公布,5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1.2%,較4月1.3%的升幅為低;剔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為1.7%,高於4月份的1.6%。   各類消費項目中,衣履、基本食品、外出用膳及外賣、耐用物品、交通、雜項服務、煙酒和雜項物品的價格上升;水電燃氣和住屋的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本地疫情在月內維持穩定,衣履、外出用膳及外賣價格升幅加快。能源相關項目價格繼續大幅上升。基本食品價格升幅進一步放緩。其他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然    大致受控。   由於一些主要入口來源地的通脹熾熱,預期外圍價格壓力持續顯著。不過,因本地成本壓力仍然輕微,通脹在短期內應會維持溫和。 http://dlvr.it/SSd3ht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

四局長落區與市民共慶回歸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落區探訪長者、基層和退休公務員家庭,並送上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禮物包,與他們共慶回歸。   黃錦星造訪粉嶺嘉福邨一名獨居長者和兩個基層家庭,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和需要。他表示,政府一直把社區關懷注入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希望藉探訪區內弱勢社群家庭,讓他們感受到關懷。   薛永恒在南區探訪居於碧山樓的獨居長者和雙老家庭。   聶德權到觀塘翠屏邨探訪雙老家庭和退休公務員家庭。他表示,過去一個月疫情稍為回穩,他到不同地區接觸弱勢社群和少數族裔,市民的笑容和鼓勵的說話令他深受感動。   許正宇則到沙田沙角邨和博康邨探訪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和低收入家庭,隨後前往將軍澳尚德邨到訪獨居長者和少數族裔的單位。   四名局長了解受訪家庭日常所需,並向他們送上禮物包,共享慶回歸的歡欣。   共慶回歸顯關懷是特區成立25周年主要慶祝活動之一,由民政事務總署轄下民政事務處連同非政府機構及地區團體推行,與弱勢社群分享回歸25周年的喜悅。   http://dlvr.it/SSLgt8

美國加息 陳茂波籲小心管理風險

美國聯邦儲備局宣布加息0.75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充裕,緩衝強勁,通脹也較為溫和,惟資產價格可能受加息影響,大眾應小心管理風險。   陳茂波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美國此次加息幅度為1994年以來最大,但與近日市場預期接近。他觀察到美國通脹率達8.6%,預期未來會持續高企,且當地加息和縮表的步伐仍會持續,令美國以至環球經濟受壓,香港面對外圍市場的風險因素也隨之增加。此外,美國加息會改變國際資金流,一些基本面較弱的經濟體或面臨較大風險,而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也會上升。   香港方面,因應美國調高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75基點,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根據預設公式即時上調基本利率至兩厘。   陳茂波指,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雖然香港的加息幅度與速度不至於亦步亦趨緊貼美國,但由於港美有息差,本港或會出現套息交易,導致資金流出。然而,他認為本港銀行體系結餘逾2,800億元,緩衝仍然強勁。 http://dlvr.it/SSHLk9

薛永恒參觀醫療創新技術中心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參觀醫療機械人創新技術中心,了解中心如何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支持下,與業界合作推動跨學科醫療機械人研究,將創新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   薛永恒觀看以手術機械人進行的屍體實驗,並與研究團隊交談。他很高興看見團隊的科技落地,與業界合作推動本港醫療機械人技術發展,促進診斷治療,同時培育醫療科技初創企業,為有志於醫療科技的年輕人擴闊發展空間。   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推動環球科研合作,至今成功吸引海內外30多所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在香港科學園設立28間研發實驗室。   薛永恒指,推動研發是發展創科的關鍵,也是促進再工業化的重要一環。InnoHK展現香港基礎科研實力雄厚與國際化優勢,推動研發同時着力培育科研人才,推動香港發展為國際創科中心。 http://dlvr.it/SSCv7J

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座談會舉行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今日舉行座談會,20多名在港中資金融行業協會、銀行、券商、投資銀行、基金和保險業翹楚參與,就未來市場發展,特別是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政策建議。   座談會主題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港中資金融機構發展策略」,與會者包括金融管理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保險業監管局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部長孫湘一則以視像方式出席。   會上,在港中資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代表就提升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定位、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優化香港金融基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金融聯通,以及把握金融科技、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新機遇等議題發表意見。   局長許正宇表示,中資金融機構在港具獨有地位,可發揮深入了解內地市場的優勢,運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平台開拓新市場、新業務和新產品。有賴中資金融業界與政府一起奮鬥努力,香港一直發揮融通中外資本交融互動的獨有功能,成果豐碩。   展望未來,許正宇指,在全球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只要香港的市場體量大、流動性充裕、參與者多元豐富,無論市場出現任何變化,香港都會繼續在云云市場中脫穎而出。  http://dlvr.it/SRxTmk

5月外匯儲備資產減七億美元

金融管理局公布,5月底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650億美元,較4月底減少七億美元。   此資產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約六倍,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45%。   5月底並無未交收外匯合約。 http://dlvr.it/SRpt3f

史美倫續任港交所主席

行政長官核准史美倫再度出任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任期即時生效,在港交所2024年股東周年大會完結後屆滿。   香港交易所董事於4月27日的董事會會議中推選史美倫為港交所主席。行政長官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核准該任命。   特區政府深信在史美倫的領導下,港交所會致力進一步提升市場質素和競爭力,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首選集資平台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   史美倫的主席任期與她擔任港交所董事會成員的任期相同。 http://dlvr.it/SRlWhb

倘疫情續受控 經濟可望稍有增長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隨着本地疫情回穩及緩和,內地與香港跨境運輸不暢順的情況得以逐步緩解,有助改善對外貿易表現。只要疫情繼續穩步受控、穩住信心,本港經濟可望回穩和稍有增長。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6日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簡報香港整體經濟最新狀況的開場發言:   主席、各位議員:   早晨。今天我和政府經濟顧問及其他同事一同出席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向大家簡報香港整體經濟的最新情況和短期展望。   香港經濟近況   受內外因素夾擊,香港經濟在今年第一季明顯惡化。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收縮4%,中斷了先前四季的增長趨勢,按季比較亦下跌3%。由於環球需求增長減慢,加上新冠病毒疫情對跨境運輸造成干擾,整體貨物出口在第一季按年實質下跌4.5%。4月份商品出口表現儘管有所改善,但依然疲弱。服務貿易方面,隨着環球經濟增長減慢、貨運往來縮減,以及跨境金融及集資活動偏軟,服務輸出在第一季按年亦實質收縮2.8%。   內部需求在第一季明顯轉弱。本地第五波疫情及嚴厲的社交距離限制措施令市面人流劇減,消費活動受到沉重打擊,而勞工市場惡化亦進一步打擊消費氣氛。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一季錄得5.5%的按年實質跌幅。營商氣氛轉差,整體投資開支的按年實質跌幅擴大至8.4%。不過,隨着近月本地疫情減退和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加上4月初發放的新一輪電子消費券,不少食肆和商店的生意近期都明顯好轉。以零售業為例,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第一季按年下跌7.6%後,於4月份顯著回升11.7%。   在第五波疫情下,勞工市場嚴重受壓。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去年底的3.9%顯著上升至今年2月至4月的5.4%;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更急升至10%。然而,近期勞工市場的情況已有所回穩。政府推出的2022保就業計劃及其他紓緩措施都發揮了支持就業的作用。   消費物價方面,基本通脹率在今年首四個月平均為1.6%,整體尚算溫和。不過,由於疫情影響跨境運輸,對部分食品的供應造成短暫干擾,基本食品價格顯著上升,但近期隨着供應回穩,升幅已有所緩和。與能源相關的項目和衣履的價格在首四個月亦錄得明顯升幅。其他消費物價指數主要組成項目的價格升幅則大致維持平穩。   樓市方面,住宅物業市場在去年下半年轉趨淡靜,今年第一季仍然偏軟。受美國聯邦儲備局收緊貨幣政策和本地疫

稅局發出247萬份報稅表

稅務局今日發出約247萬份2021至22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該年度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稅款可獲百分百寬免,每宗個案上限一萬元。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今日在記者會表示,《2022年收入(稅務寬免)條例草案》已獲立法會通過,納稅人只要如常填報2021至22課稅年度報稅表,有關寬減便會反映在評稅之中,無須另行申請。   納稅人一般須於一個月內即7月2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即9月1日。網上報稅者可獲自動延期一個月。   此外,財政司司長建議扣除住宅租金稅項,2022至23年度起,納稅人可申索扣除由其本人或同住配偶以租客身分繳付的租金,上限為每個課稅年度十萬元。相關法案已提交立法會審議。   譚大鵬說,若要取得住宅租金稅項寬減,納稅人或同住配偶在香港不能持有住宅處所;有關物業或住宅處所須用作納稅人或配偶的居住地方,合約也須加蓋印花。   由於此扣稅建議須待立法程序完成才可實施,納稅人可在2021至22年度報稅表第10A部填報預期就2022至23年度繳付的住宅租金資料,以供稅務局在有關條例草案獲立法會通過後考慮扣稅安排。   另外,政府匯報2021至22年度整體稅收為3,78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14%,其中利得稅1,673億元,增23%;薪俸稅755億元,增1%;印花稅996億元,增12%。   2022至23年度預計稅收3,900億元,較去年升3%,其中入息及利得稅2,511億元、印花稅1,130億元、其他稅收259億元。   http://dlvr.it/SRTfyq

本財政年度首月錄赤字469億

政府公布,2022至23年度首月開支為802億元,收入333億元,錄得赤字469億元。   政府表示,錄得赤字主要由於薪俸稅、利得稅等主要收入均大多在財政年度後期收取。   截至4月底,財政儲備為9,103億元。 http://dlvr.it/SRQJN9